欢迎访问濮阳市残联--地市文件官方网站~ 无障碍声明 | 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地市文件您当前的位置为:首页>政务中心 > 政策法规 > 地市文件

关于印发濮阳市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濮阳市残联 发表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884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濮阳市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3月18日    

濮阳市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

扶贫培训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共濮阳市委办公室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培训的意见》要求,特制定《濮阳市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建设综合培训平台

汇集人社、农业、扶贫、民政等12个部门的培训项目,整合全社会职业培训资源,打造针对贫困人口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创业综合性培训服务平台,筹建市就业创业大学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二)打造培训品牌基地

打造市场需求、企业用工、劳务输出、职业鉴定的劳务培训链条,建立劳务输出品牌基地;打造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资金贷款、创业服务跟踪扶贫创业链条,建立“一村一业”创业品牌基地。

(三)提高职业培训数量

2016年完成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雨露计划”、退役军人及残疾人就业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2.4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0.5万人,农村退伍军人、残疾人、留守妇女人员等特殊群体实用培训0.4万人。

二、组织体系

积极探索“六单式”就业创业培训模式,努力建成政府统筹领导、人社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作、民办机构承接、县级技校支撑、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广泛参与、网络教育全覆盖的农村贫困人口职业培训体系。

(一)用工企业出单

各级各部门、各培训机构对贫困人口开设的培训工种,要按照招工招生相结合、劳务输出招生相结合、订单培训招生相结合、自主创业项目推广服务招生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各产业集聚区通过统计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各社会劳务输出机构通过与全国各地职介机构联系用工信息,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统计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招工信息,基层劳动保障机构通过普查走访贫困人口就业创业需求,分工种、分级别每月向市、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准上报招工招生、劳务输出招生、订单培训招生、自主创业项目推广服务招生的就业创业培训需求清单,由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和发布。

(二)贫困群众点单

各乡(镇)办、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培训机构要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培训项目印制宣传清单手册,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发布。贫困群众按照培训手册,指引、结合自身需求,利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服务平台、手机平台,通过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反馈培训需求意愿。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每月精准统计辖区内贫困人口职业培训点单情况,进行培训项目匹配。

(三)职能部门亮单

具有精准扶贫培训任务的人社、农业、扶贫、残联、民政、商务、工信、住建、交通、工会、团委、妇联等职能部门,根据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和发布的培训需求信息,亮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数量、培训工种、培训资金支付规定。制定培训项目制度清单和资金补贴清单,列出对应和相近的培训工种,上报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进行匹配。

(四)培训机构接单

各培训机构要着眼于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合作、联合培训、委托培训、上门培训、下乡培训、工学结合以及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等形式,使贫困培训对象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并按照“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统一实行“开班申请、政策公告、过程巡查、考核鉴定、效果评估、资金申领”的管理办法,努力实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创业一人”的目标。

(五)政府统一买单

市财政汇集各有关部门培训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市级统筹”的原则,集中管理调度,统一安排使用,按照各部门提供的县(区)培训任务和分类培训标准,将资金下达县(区),各县(区)财政要设立专账,支付实行报账制方式,由培训机构按照资金管理要求提供申报资料,经培训实施部门审核盖章后,报财政审批支付。市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市场用工急、培训成本大、就业效果好、工资水平高、劳务输出品牌性强的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工种,在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培训补贴后,对差额部分再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根据培训资金列支范围,对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鉴定费用进行全额补贴。

(六)服务部门填单

涉及精准扶贫培训的相关部门和市、县(区)、乡(镇)要建立台账逐级上报。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台账目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工作进度,各县(区)要明确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专人负责,每月汇总整理报送工作进度,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进行通报。各县(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和调查,建立培训需求台账,积极组织贫困农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建立全市精准扶贫培训开放平台,开设精准扶贫培训移动智能超市,让企业在手机上出单、让群众在手机上点单、让职能部门在手机上亮单、让培训机构在手机上接单、让服务部门在手机上填单。实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培训机构、用工企业、贫困群体实现移动网络互动。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按需开展培训

各级认定的培训机构要突出按需培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岗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劳动者。各培训机构要突出分类培训,对贫困农民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主要进行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技能或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要对其进行一定专业深度或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专业技能培训;对已掌握初级职业技能的,要对其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直至技师培训;对有一定资金积累,有创业意愿的。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培训机制,按培训人数给予企业实习部门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利用企业的专业技师、实训设备,建立各类实训基地,让培训机构的学员有实训和实习的场所。

(二)全面进行资源整合

整合培训资源。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扶优扶强”的原则,市、县两级通过招标或直接认定的办法,确定一批社会信誉度好、教学质量强、就业率高的培训机构承担贫困人口职业培训任务。对将培训实习设备和各类培训资源下沉到贫困聚集的乡(镇)、村和培训机构,优先认定精准扶贫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年底根据培训情况进行表彰。汇集培训师资。为减轻民办培训机构教学成本,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贫困人口培训教师资源库,全市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教师经过考核认定后,纳入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师资进行新增、淘汰、提升、考核。根据各培训机构的教学需求,统一调配使用教师资源库中的师资执行教学任务,制定课酬指导价格,费用由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承担。

(三)积极实施模式创新

灵活设置课程。采取中短期、短期、间隔式教学形式,中短期课程时间为15天到3个月,主要为技术复杂、实训性高、理论性强的工种;短期、超短期为1天到15天,主要是简单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微小型创业指导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针对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等特点,灵活培训时间,实行弹性制培训方法,分阶段分时段完成培训,形成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学、半工半训的灵活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实施多样化,研究制定“间隔式培训”、“夜班式培训”、“以师带徒培训”、“培训与实习培训”等培训模式,并可重点依据鉴定合格代替培训质量的考核体系。探索“互联网+培训”。积极探索技能培训理论部分实行网络化在线培训,使技能培训更加灵活,贫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碎片时间,通过网络或手机随时随地安排学习,解决学员无集中时间学习的问题,不断降低培训成本和学员的时间边际成本。探索复合培训模式。在餐饮服务、食品加工、汽车装饰、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时间较短的单工种可以实施小规模经营创业的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培训,即可以让农民工学到一种创业的技能,又可以利用这项技能进行小规模创业。

(四)设立基层培训平台

为方便农村贫困人口培训,统一在乡(镇)、村布置教学点,特别是在黄河滩区每个乡(镇)及超过1000人的村庄,利用黄河滩区村委会会议室设置教学点。

(五)重点扶持品牌发展

打造技能型劳务输出品牌基地。鼓励各县(区)及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企业用工、劳务输出、职业鉴定情况,建立贫困农村外出劳务培训链条,保障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学员培训学习后有技能、有证书、有岗位,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评选认定3—4个劳务输出品牌基地,每个基地根据标准给予10、20、50万元的项目补贴。打造创业型“一村一业”品牌基地。鼓励各县(区)及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资金贷款、创业服务跟踪情况,建立贫困农民扶贫创业链条,确保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培训学习后有技能、有项目、有资金、有服务。市政府对品牌基地给予一定补贴。

四、方法步骤

(一)台账建设阶段(3月31日前)

1.制定精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建立精准培训台账。结合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围绕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因村因户施策,分产业、分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技能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全覆盖。

2.精准摸排培训对象。对全市每年确定的精准培训任务,扶贫部门到村、到户、到人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对每个劳动力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和愿望进行登记造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实名制培训台账,对号入座,全面推行建档立卡和培训实名制,实施精准培训。

(二)资源汇集阶段(4月1日—4月30日)

1.精准整合培训平台。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各市、县(区)对辖区内各类培训资源或按照机构进行实体化整合,或按照培训项目、内容进行功能性整合,力争到2016年6月底,在全市搭建起以精准培训为目标的综合性培训平台,将各类培训项目统一到培训平台统筹实施、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作用,增强培训的精准性。

2.精准培训内容。根据各县(区)贫困户家庭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培训项目,按照培训流程开展培训,让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培训内容,通过系列化培训,让贫困户劳动力切实掌握生产技能,实现技能扶贫。

(三)培训实施阶段(5月1日—11月30日)

1.精准实施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能人说教等形式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全流程、全课时参加培训,做到每个培训项目和各培训流程的学员、时间、内容、地点、课时、师资“六到位六落实六精准”。

2.围绕县(区)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分类预测用工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具体的培训项目和规模。

3.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就业意愿,开展“点菜式”培训,实现按劳动者需求,选择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培训。

(四)验收评价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1.精准评估培训质量。在培训结束时,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征求改进的意见建议。

2.在培训人员就业后,开展用工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企业对培训人员的技能评价,征求用工企业对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

3.对全年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精准培训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精准培训建档立卡情况;培训项目、资金等整合情况;培训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培训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情况;培训后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创业情况。检查验收工作主要采取统计资料分析、座谈分析、听取汇报、实地检查、走访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等形式进行。

五、保障机制

(一)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我市贫困人口培训工作推进情况;沟通、协调解决培训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相关部门的问题,促进部门间强化协作配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培训工作推进成效和质量。

(二)加强督查

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督导调度,督查部门建立督导台账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

(三)强化监管

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培训资金的要依规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大宣传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载体,加大对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展示新举措、新成效。要注重选树和宣传典型,积极扩大示范引领带动效应。

 

附件1.2016年度各县(区)精准扶贫培训任务分解表.docx

附件2.2016年度各部门精准扶贫培训任务分解表.docx